当前位置:

网站首页 >特色教学 > 龙翔喜报 > 有多少我们家长不懂“早恋”

有多少我们家长不懂“早恋”

时间:2023-06-26 09:27 | 浏览量:2275

家庭热话
“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”,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意境,可如果用来形容我们尚未成年的中小学生早熟、早恋时,我们还觉得美妙吗?据报载,某校 的考试作文题是《我想对你说……》。令评卷教师震惊的是,许多考生的作文中描写的是“早恋”情结,文章写得柔肠百结,相思苦楚,情思绵绵,文辞优美,如何 评分一时之间令老师感到为难。我们姑且不说文章写得怎样,但起码从中可以看出中学生早恋的倾向。
方芳今年16岁,是某重点中学高二学生。近半年来,她和班级的一个男生走得很近,并渐渐“爱”上了他。妈妈知道这件事后骂了方芳,还找了男孩的家长。双方 父母对他们一通教育,要求他们割断联系,好好学习考大学。此后每天放学爸爸都来接方芳,回家还问东问西,严防她和那个男孩儿再来往。但父母越是这样限制, 方芳就越想和他在一起。此事搞得学校同学都知道了,方芳觉得很没面子。
在青春期有异性朋友,这是目前很普遍的问题,方芳甚至说班上2/3的同学都有异性朋友,认为这很正常,没有的还觉得很没面子。问题是否真像方芳所说的那么严重我们先不考究,但早恋现象确实不容忽视,更不能回避。
■案例
某职业高中一名男孩暗恋同班一名品学兼优的漂亮女孩,他怕表白被拒绝,于是默默地“守护”着她。女孩对他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,她也明白他的意思。可她觉得男孩配不上自己,便装作什么也不知道。
一个月后,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。这天,一名帅气的外班男孩来找那位女孩,并拉起她的手,女孩马上缩回手羞涩地低下了头。这全被那名“护花使者”看见 了,他不知哪来的胆量和力量冲上去就打了外班男孩一拳。女孩看到这一情景,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,并冲“护花使者”喊到:“我喜欢的是他!你死心吧!我不可 能喜欢你的!”女孩的这番话深深地刺痛了男孩的心……
事后,“护花使者”被学校毫不留情地开除了。他步入了社会,性情大变。一年后,他与痞子结伙来到他的伤心地。当看到女孩和被打的男孩甜蜜地走出校园时,他 指挥同伴围了上去,大声下令“给我打,狠狠地打!”几分钟后,四五个人一一离去,那男孩反而留下,走向女孩,把她扶起:“我先把他送到医院,再去自首?” 女孩抽泣着望着他,默默地点了点头……但是,由于下手太重,那名帅气的男孩还未到医院就气绝身亡了,那名“护花使者”和他那四五个痞子朋友全都进了牢房, 那名女孩中断了高考,并患上了抑郁症,整天闭门不出,有时还大呼小叫,胡言乱语,最后被父母强制送进了精神病院。女孩的父母和她男朋友的父母把那名“护花 使者”和他那四五个痞子朋友告上了法庭,请求依法追究其刑事附带民事责任。目前案件正在审理当中。
■支招(沈鸿丽家庭教育中心)
◎早恋不早,喜欢非恋
歌德说过:“哪个少女不善怀春,哪个少年不善钟情。”发展心理学揭示,人在孩童时期,对同性和异性概念的认识很模糊;认识到男女有差别的初期,往往关 注于同性伙伴,与异性相对疏远。人非草木,孰能无情?青少年亦然。随着青春期萌动,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,愿意与异性单独交往。这是一个人生理、心理健康发 展的正常过程。我们老师常会对早恋孩子的家长说,十五六岁喜欢上一个异性是正常的,否则才是不正常。
应当说,这个时期的“早恋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恋爱,只能说是喜欢而已,大人不必对此过分关注。只要处理得法,异性间的友谊不仅会使孩子学会如何与异性相 处,成为一个心智人格健全的人,为未来的恋爱婚姻打下基础,而且在学业上会相互促进。家长的武断干预反而会适得其反,或者诱导孩子真正走上早恋之路,或者 因此导致未来恋爱婚姻的障碍。
◎青春期心理在作祟(沈鸿丽家庭教育中心)
“父母越这样,就越想和他在一起。”这是很明显的青春期叛逆举动。同时,家长的武断干预导致了家庭氛围的紧张与不安,更促使孩子们私下里偷偷来往,以寻求心理上的慰藉与补偿。
以方芳的早恋为例。“爸爸每天接,搞得全校都知道,很没面子。”面子对青春期的孩子确实太重要了。人到了12岁以后,非常关注群体是否对自己认同并渴望融 入群体。这是个人由依靠父母到走向社会的必然过程。人类学研究显示,青春期孩子的团体内部是基本求同一致的。家长的举动使方芳仿佛成了同学中的“另类”, 这会给方芳带来恐惧,担心同学会远离她。这主要表现出是要面子,实质上是他们求同的需要。
到了成年,求同的意识相对会淡一些,依个性发展的愿望会更强。到那时,别人的目光、面子已不是最重要的了。
■心理(沈鸿丽家庭教育中心)
对学生说——
要分清和他在一起的内在动因。如果是出于和父母“对着干”而恋,那是“小傻瓜”,一定会两败俱伤。
要清楚两人相互喜爱,什么是可以做的,什么是不可以的,这一点对女孩来说更重要,要学会保护好自己。
应该向父母表明内心想法,希望父母客观理智看待,不要情绪化。
要清醒地知道学生的主业是学习,应该和对方比翼齐飞,相互促进。
要明白学业上的差距最终会成为社会身份的差距。而且早恋成功率微乎其微,“始恋终弃”十有八九。
对家长说——
宜疏不宜堵。遇事多和孩子沟通商量,注意保护孩子的“隐私”,因人而异,加以引导和帮助。切忌粗暴干预,更不能武断干涉。
多与孩子交心。可以把自己中学时候如何看待恋爱的经验告诉孩子,交心时要找出互相理解的成分,增加共鸣。
严肃地告诉孩子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,从家庭管理和教育孩子两方面着手,防止出格行为。如果孩子早恋失败,也要帮助孩子排解忧伤,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恋爱,正确看待人生,帮助孩子在人格上尽快成熟。
对老师说——
正确区分,把握尺度。教师要对学生异性交往有一个正确的区分,不能将所有正常的异性交往都与“早恋”等同,切忌猜测,避免“无中生有”“弄假成真”,更不能随意怀疑学生。
正面引导,心理疏导。对于真有“早恋”倾向的学生,要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,逐渐提高他们的交往品质,而不是硬性地束缚和粗暴地干涉,要使学生在了解自我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学会与异性交往。
恰当关注,真诚牵引。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,教师都要遵循一个原则:尊重学生,理解学生,用真诚的教育换来学生的理解,用恰如其分的引导成为中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标。
■声音
◎与其“小题大做”,不如“见怪不怪”
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,网络、影视、书刊等媒介大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,其中男女间的情爱、接吻等画面在学生面前经常出现;另一方面,人们的饮食中隐藏大量的激素类物质,促使学生生理上有了早熟的现象。这是造成学生早熟、早恋的客观因素。
然而有些老师遇到早恋就好像遇到了过街老鼠一样,只有一个字:打!为啥呢?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老师们认为这玩意儿让学生魂不守舍、影响学习。所以往往以粗暴冷酷,甚至是“杀一儆百”的方式小题大做。
其实正如鲁迅所言:“无情未必真豪杰。”人非草木,熟能无情?作为教师,不能一刀切,严格禁止异性间的来往。让异性间有些正常的交往,就如同让孩子有节制地接触电脑游戏一样,经常接触,也就不会有那种“如饥似渴”的感觉了。
◎与其“有病治病”,不如“防患未然”
凡事预则立,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,更多的应当是平时的“预防针”要打得多,所谓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”就是这个理儿。与其在发现问题之后仓促应对,不 如在“早恋”的萌芽状态时防患于未然。有的班主任会通过举行主题班会,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“爱”,什么时候去享受这种特殊的“爱”,在活生生的事例中 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,明白早恋的危害性。还会叮嘱孩子们:“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,发出诱人的芳香,但一旦触摸它,就会在不经意间受伤;它也像个青苹 果,时机未到,过早的摘下它,它就永远是酸的、涩的。因为不成熟!”
◎与其“被动挨打”,不如“主动出击”
当然,无论怎样预防,学生中的早恋现象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出现,甚至还会蔓延。对于这种现象,老师不应急于逼迫学生“招供”,应该采取各种“战术”进行 疏导,让学生主动袒露心扉。这样,既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,又可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修正自己的不当行为,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。
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。比如主动找他们谈话,在交谈的过程中,老师不应该扮演教师的角色,而应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开导他们,并亲切地告诉他们,我家也有儿 女,我对待他们就像对待我自己的儿女一样。耐心地给他们进行分析,把他们当前的处境和面临的学业摆清楚,告诉他们“谈恋爱”虽然好玩,但却是“引火烧 身”,最终不仅让老师、家长担心、伤心,更严重的是影响自己的一生。一次次苦口婆心的疏导之下,有一定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,自然就会知难而退了。
◎与其“孤军奋战”,不如“齐心协力”
借助他力,往往可以使教育活动收到奇效。班主任不直接出头露面,而是借助其他人的力量,巧妙地帮自己做思想工作、解决难题,这样做见效往往更快更好。 有些学生“讲义气”,能为朋友“两肋插刀”,但却回避老师,甚至有点“歧视”老师,你若直接找他,他就会觉得这事被你发现了,挺没面子,于是会与你“唱反 调”。此时不妨让他最要好的朋友出面,告诉他现在是学习立业的时候,不应过早陷入情网之中。同时让他也找早恋的对方谈谈,由于大家是好朋友,能做到推心置 腹,劝说的效果往往比老师、家长强。
◎与其“按兵不动”,不如“打草惊蛇”
发现学生早恋,也不一定直接找学生谈话。而是采取“打草惊蛇”的方式,让其心不安,最后,主动来找老师。这样,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有些学生个性 倔,自尊心强,直言不讳地找他谈心,或者借助他力,不但起不到作用,反而会适得其反,来个破罐子破摔。此时教师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,对他们进行“冷”处 理,让其感到老师对他的“忽略”。由于这类学生想得到老师的关注,想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,这样的处理一般会使他主动“出洞”,主动袒露心扉。这时老师 就可以苦口婆心地劝说,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。